-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談書畫藝術品的價值收藏問題
書畫藝術品既然帶有一個“品”字,它也就有了它的市場商品的“品”的屬性。當然藝術的這個“品”的內涵要大于衣食生活消耗用品的“品”的內涵,因為它具有衣食生活用品不可替代 替代的文化教化、社會道德與世風培育的傳世性!
書畫藝術品的所有的“價格”價值都有一個當時的價格與后來的價格,不能以后來的價格高低多少去看當時的價格。事實上就齊白石這些人的書畫作品在當時已經是很貴了并不便宜。
與齊白石等同時代當時非常便宜的如同現在北京潘家園、西安書院門等地的許多許多書畫家作品都沒留傳下來。如同現在網上淘的幾十、百元千元的“商品傾銷式”書畫作品一樣,最后都是當垃圾一樣被后世后人淘汰掉了一一所以大浪淘沙,沙盡見金,能被留下的一定有它留下的道理。
按當今中國人口體量比例,真正要出現像齊白石、黃賓虹這樣的書畫大家大師,那是千萬份之一,是鳳毛麟角的事,一千萬個人堆里才可能有出現一位真正的書畫大家大家,估計比數還要比這低。
當時齊白石、黃賓虹年代(從1935年起至1955年為止/齊、黃青年時可忽略)才四萬萬同胞左右或后來多一點,當時那個年代留到今天的老一輩書畫家可稱之書畫大家大師的、大江南北約摸著不超過20位吧,那也就是兩千萬份之一的比例呵!
再一個看,自中國有了明確的書畫歷史這兩千年不到的時間內,如今留下于世的不過百千位人,耳熟能詳的不過王羲之、顏真卿、石濤、吳昌碩等人而已!
圖片
所以搞中國書畫藝術就是要有殉道者的精神(當年吳冠中老先生講的對)!真藝術、真文化真是讓人走上一條不歸之路,可謂是以人事而盡天命是了。因是,放眼當下現時代,又有多少書畫作品能夠合格地稱之謂書畫家的藝術品呢???!這需要反思和拷問??!不要被現時代的書畫藝術品收藏價格價值的波動線而牽著心律在波動??!好的優秀的原創性強的書畫藝術品,如同陳年老酒,只要時期、窖藏、做工等夠火候了才有醇厚甘美之味。對于書畫藝術而言,就是它的文化內涵與韻味十足勁兒,與書畫家本人胖瘦高低乃至職權高低沒有直接關系的,世俗的名人字畫之心態、陋見在新時代藝術發展下必須要去掉,回歸到對藝術品的本身上來呵!壬寅蟄后一日楊牧青閱某微文有感而記。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3-06 13:47:08 6 0 241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吳偉山水畫,潘瑋萱評馬培童(69)
吳偉湖北武漢人,是繼戴進而起的浙派主將,與其傳人有江夏派之稱。成化、弘治時曾兩次被召入宮,弘治時受錦衣衛百戶,賜畫狀元印,不久均辭,歸南京。工山水、人物, ,歸南京。工山水、人物,山水承馬、夏傳統,受戴進影響,更見粗簡奔放。人物有工筆、白描一路,師李公麟,水墨粗筆一路來自楷梁。
吳偉的山水畫風都用粗筆寫意法,筆墨雄勁酣暢,縱橫揮灑,極富雄闊氣勢。
吳偉的山水畫《溪山漁艇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棲泊的港灣,布局已擺脫南宋馬、夏成法,而取法戴進S形構圖,同時注意景色的虛實搭配,使境界顯得深遠而開闊。展現的漁樂生活真實淳樸,富濃郁的生活氣質,反映了畫家樂與山人野夫游的真切感受。筆法勁健迅疾,水墨淋漓又濃淡有序,風格雄潤、縱逸。畫中近景幾塊嶙峋的山石構成土坡。有數株老樹橫逸其上,枝葉臨于水面。幾艘漁船停泊靠岸,漁民有的在備炊。有的在閑談。中景山巒疊起,連綿起伏,延伸至遠方。山腳與沙磧彎曲繚繞,形成曲折的河岸。增強了畫面的縱深之感。
圖的左邊一角露出土坡,其上叢樹、垂柳愜意自然,幾艘小舟倚岸江邊,與遠處的點點漁舟遙相呼應。船上的漁民滿面風霜,身著粗衣短衫,有的在垂釣、有的在下網,有的在收船,展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遠景水天相接,云氣迷霧,遠山隱約,畫面開闊。平靜婉轉的江水和近遠處的漁舟將圖中近、中、遠三景連接起來,既渾然一體又富有層次。此圖中畫面的右上部位是最顯眼的崇山峻嶺,這一角展現的境意十分開闊,畫家借鑒了馬遠、夏圭以小見大的布景法,但不完全照畫,而是有意將峰頂截去不露山腳,激發欣賞者去想象去填充高山巨石,完成景色的空間感和連續性,這樣的處理是畫面更為完整而自然。
馬培童以下部分作品有的借鑒馬遠、夏圭以小見大布景法,與吳偉一樣,不完全是。有的作品馬培童有意將山的一角截去一部分,激發觀者自己去想象去填充,因此與吳偉有相同余韻。吳偉山水畫呈多種風貌。有的空靈灑逸,有的刻露流熟,有的更是縱筆放達,或妄生主角。吳偉與戴進山水二者的區別,戴進畫風比吳偉顯得更具清潤高逸,而吳偉的畫風,則顯得較為疏率放逸些。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3-01 17:29:42 43 0 1226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郎世寧人物肖像畫,潘瑋萱評馬培童(68)
郎世寧意大利人,生于米蘭,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中國,隨即入宮,以畫供奉內廷,歷康、雍、乾三朝,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擅長畫人物,肖像、走 計。擅長畫人物,肖像、走獸、花鳥,以西法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結構、光影效果,立體感和透視感,同時又以中國畫的筆墨工具作畫,創中西合璧新風。
郎世寧的人物肖像畫多繪帝后及大臣,結構準確,暈染精微,富凹凸立體感,但大多采取正面光照,取消陰影,色澤較柔和,遵循了中國畫的規律,花鳥走獸則多西法,精細逼真,尤其畫馬,用細筆短線描繪鬃毛,濃淡色彩暈染明喑,極富質感。
郎世寧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供奉宮廷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
郎世寧對于透視法在中國的引進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時期,總督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寫過中國最早介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文中就曾提到該書是和朗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
郎世寧主要貢獻在于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堪稱郎世寧新體畫。
郎世寧來到中國后仔細研習了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他畫的中國畫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力,流暢地道的墨線,一絲不茍的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顏色運用,中西合璧,煥然一新。
郎世寧其作品《八駿圖》(見圖一),畫中畫的是皇家園囿里的駿馬,郎世寧尊重中國人的構圖法則,把馬、樹、山、水畫在一起,他用西方的比例與解剖知識,將馬的交歡、停憩、顧望,馬的肥、瘦、大、小都作了交代,使八駿各有風貌。樹與馬都是渾圓的,體積的,脫離了中國畫的線,以明暗的面來表達,它們生活在露天,就一定有受光的亮與背光的暗,即便是陰天,也有上下可辨的明暗轉折。柳的細荇和土坡的裂痕,馬的體感均用輕度明暗變化的色彩傅色,前景幾匹馬以陰影來畫,樹干的畫法采用中西合璧,既用線條勾勒,又將線條積成兩邊較密的陰影效果。中國畫所謂的散點透視是一種自由開闊的取景、造景法。象線條一樣也是齊天地、天人合一、物我同在的觀念折射。按焦點透視,郎世寧應該把馬后面的山峰、樹木畫得漸漸遠去。歸于地平線上。但他試圖采用中國法則來一個高遠,于是將左邊的樹畫在貼近左上方的高處,并用云霧遮擋一番。
馬培童以下焦墨佛像作品,所繪佛像體積渾圓,有的作品以部分陰影繪之,有的作品運用西畫的焦點透視法,并融入中國元素,熔中西合璧,有郎世寧余韻。二者均融中西合璧為中國繪畫開辟出一條新的路子與方向。郎世寧所處的時代是中西文化第二次大接觸時代。對于西畫傳來中國則是第一次。自27歲來華后,郎世寧再也沒有離開中國,他創作了很多作品。也與別的畫家合作,甚至由他主筆創作了不少反映皇家大型慶典與活動長卷。他也因此成為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畫家。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3-01 17:11:31 49 0 1441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金農人物畫,潘瑋萱評馬培童(67)
金農浙江杭州人,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
金農博學多才,擅鑒定,精書法、篆刻。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其人物更是卓爾不群。所繪 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其人物更是卓爾不群。所繪人物,用筆古拙穩健,造型樸實醇重,是一種畫外之功的非凡創造。金農五十歲才開始學畫,由于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的書法根底,終成一大家,人們評價他的作品是“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善梅花,自說“畫江路野梅”。時作枝干橫斜,花蕊繁密,氣韻靜逸;時作梅枝欹斜歷亂,花朵疏落,又得別趣。
金農畫人物有一股濃濃的“童真”氣息,同時金農人物畫以“拙”見長,金農60歲后始學畫竹,繼又學畫梅、畫馬,然后學畫佛。
金農筆下的佛像莊嚴奇古,除佛像之外,金農也畫帶有某種主題傾向的小品人物畫和自畫像。
金農人物畫中的配景極少程式化,多源于他的實際觀察,甚至就是他自身經驗的記錄。他將自己的所見所感以一種質樸的方式表現出來,使人讀來倍覺親切。
金農其作品《山僧叩門》,畫中:哪里來的和尚,在院門前固執的敲門,看他的模樣,不象是為化一頓齋飯而來。門內有何景何人,也不得而知,一扇門隔斷一重天,唯有兩棵大樹枝繁葉茂,遮掩了瓦椽,畫中人的比例還不到5個頭長,幾根線條便勾人物的動態。畫中的主角神態嚴峻,舉止幽默,一條細而流暢的線勾出的拱門,就象佛的龕一般罩住和尚,使它們之間產生視覺上性質的暗合。大筆濃墨的樹葉占據了畫的上方,雖然著墨甚多,卻以它的平面感增添了畫的拙雅氣氛。畫中題詩樹蔭叩門門不應,豈是尋常粥飯僧,今日重來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騰。
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及人物作品有的沒有按比例來畫,與金農一樣有相同余韻。
金農自稱四十年之中,渡楊子,過淮陰,歷齊、魯、燕、趙而觀帝京。自帝京越篙、洛、之晉、之秦、之粵、之閩,達彭蠡,遵鄂諸,泛衡湘,漓江間……。他都走遍了,涉足之域遠超過了揚州八怪中其他各位。
馬培童九十年代開始踏遍全國32個省尋師學藝及寫生,拜張仃、程大利等為師,并到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到過四大石窟寫生吳哥石窟寫生及太行山等地方,馬培童都走遍了,金農晚年篤信佛教,自稱“寫經之暇,畫佛為事”。他筆下的佛像莊嚴奇古,并在一篇題記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筆下的佛像、菩薩、羅漢能夠一如他的寫經那樣得到廣泛的流傳。
馬培童一生拜佛畫佛,二者有相同余韻與知音,二者均以“拙”字見長。金農《山僧叩門》,畫中那種幼稚狀態的構圖,畫樹從地上畫起,畫屋將瓦片一一勾出,散漫、苯拙中顯示畫家毫無紛擾的心象。
馬培童以下作品(如扇畫作品)里所畫的房子、樹、山石、小船及水里游的小鴨等,與金農一樣均有童稚般的浪漫,在童稚的拙中體現毫無紛擾之心,因此二者有相同余韻。
金農畫梅,枝桿從不作畫譜,規定的穿插程式,只“老實”地平平散開,畫上滿枝滿葉,甚至添一堵院墻,與一些文人清賞一枝,意生畫外的趣味不同。如圖二作品。金農畫荷花,從畫幅近處著墨,團團簇簇向遠處排去,將虛實、疏密濃淡等一一對應的那股“程式”破壞貽盡。(見圖三作品)
馬培童以下作品,繁花密蕊,馬培童牢牢抓住它的生長規律,將一切程式“破壞貽盡”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有金冬心即金農部分余韻。金農畫人物畫(見圖四)總用一筆從前額勾到腦后,畫軀體也極為概括,頭部比例出奇的大,顯出超乎常人的睿智。這畫中的人與他自己的長相相接近,他在自己的自畫像上題說:“掉頭獨往,免得折腰向人俯仰,天留老眼,看煞江山,漫拖一條藤杖。若問當年,天邊風月,曾為五湖長?!?br>——(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3-01 17:11:06 44 0 1072 -
馬培童創作日記 對話
《焦墨之氣》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37)
焦墨畫的氣要強勢,掌握好是幸運中之幸。
焦墨繪畫,因為禪宗的影響,在宋代絹本之后,才走向水墨以及宣紙的材質時,逐漸減少了焦墨表達繪畫。 向水墨以及宣紙的材質時,逐漸減少了焦墨表達繪畫。
所以要繼承發揚焦墨繪畫,研究焦墨藝術走向以“氣化”為主的焦墨繪畫,但更難“氣韻生動”的要求,即便有著焦墨枯筆留白的白光,但“光感”幾乎被“氣化”所代替才能生韻。
其“焦墨法”通過枯筆把空白處的留白以強烈的對比逼迫出來,讓空白發出白光,無疑開始了氣化與光感的結合。但這種結合,在我焦墨繪畫探索中接納了光和氣。但寫實再現又增加了氣化的生動性。
以枯筆逆峰反復刻寫,在一次次刻寫的墨痕之間白處發出墨光,開始接納光感。隨后用刻石皴法把黑白對比,通過刻石寫生方式,把光影帶入到焦墨刻佛之中,光感與氣化開始結合。光感與氣化的關系并得到更為自由與自主的解決。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2-03-01 17:10:18 19 0 622 -
馬培童創作日記 對話
《焦墨之光》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36)
焦墨之光,用解構哲學來看,焦墨藝術的整個視覺語言為光感中心陽光和逆光,其實“靈光”是直接顯現在場的物體強力和力量。
此光的主要元素是靈 br> 此光的主要元素是靈光。陽光、逆光是西方光學,靈光是中國東方哲學、三光融合”是一種隱含光的期待。這是焦墨藝術不得不再次面對的難題,藝術的魅力就是去突破焦墨藝術的秘密。但必須面對靈光的穿透力量。
那么,如何在隱藏靈光中有著顯現靈氣,并且讓靈氣保持為隱藏的靈魂,這就是“焦墨”之美以光感來編織焦墨靈魂,又能自身化解,播散自身,并形成自身的執念,又依然保留了焦墨藝術之美的靈氣,如此的多重光折返,靈魂中的保護,敞開靈光柔和,此光的融合,其“靈光”為主的朦朧恍惚感可以化解“光感”的靈魂,但靈氣為主的焦墨藝術,一旦接納光感的元素力量,即,“光氣融合”是一種隱含的期待?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2-03-01 17:09:51 23 0 925 -
穆振庚創作日記 對話
虎年畫虎,國畫老虎,臥虎、虎頭,《王者雄風》《福臨乾坤》,請欣賞。
2022-03-01 16:10:29 19 0 345 -
任振山創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江山多嬌》,新春佳日,繪制祖國大美山河?!s稿之作。
2022-03-01 14:26:39 29 0 561 -
已認證2022-03-01 13:49:41 11 0 471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應囑書<見賢思齊>解注
名稱:甲骨金文書法
規格:136cmx68cm/8平尺
款識:見賢思齊一一新時代中式正裝,壬寅初春大吉楊牧青于京華。
解注:
見,不是看見的見,是發 解注:
見,不是看見的見,是發現、慧見之義,是發現人才、發現賢哲的洞見,這個見是從心底生出之見,不是以眼觀花之見,不是腦袋、眼睛有多大的問題。
賢,賢者無貝,即是有“寶貝”用手拿到一般人的大眼晴跟前也是看不見的,也是發現不了的,因賢者之寶是為天下蒼生之故爾。
思,不是為了幾分口糧田而思籌,不僅是腦袋的囟門,而且是要用心的,故周代禮制完善之際在金文囟門字形下加了個心字符以示意,表心腦合一才是思,別整個拍腦門子而不用心的事兒。
齊,先矢后箭,萬矢齊發向著同一目標同一方向齊心協力的做好事、干大事。
干大事需要大文化,大文化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大智慧需要大情懷,大情懷需要大境界,大境界需要大愿行一一為新時代大發展而奉獻!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28 10:37:51 4 0 186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講授|甲骨文與上古文化 線上課程報名
這是不一般的相遇,這是甲骨文與上古文化的因緣!我們在學習中感知天地與人生的大道!
1、您認識甲骨文嗎?
2、您會寫甲骨文嗎?
3、您喜歡甲骨文書法嗎 r>3、您喜歡甲骨文書法嗎?
4、您明白甲骨文與大篆、小篆的關系嗎?
5、您能繪畫古代崖畫、陶器、玉器、青銅器的文化符號嗎?
6、您知道甲骨文與三皇五帝是什么關系嗎?
7、您知道怎么通過甲骨文解讀《山海經》、《易經》等傳統經典嗎?
8、您知道甲骨文與華夏文化文明又是什么關系嗎?
9、您知道甲骨文在中華文明探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0、您知道“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說昆侖”講的是什么?
11、您知道如何應用甲骨文和上古文化文明進行修身養性?
12、您能否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些都將在學習過程中得以釋疑解惑——書法、國畫傳承文化,講座、采風彰顯文脈,品讀經典,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喜者聯系。 查看更多2022-02-26 08:48:48 4 0 153 -
陳文斌創作日記 對話
陳文斌辛丑冬月書 個人經典語錄 心中有太陽 就永遠不會感到寒冷和寂寞。
2022-02-23 14:35:25 5 0 296 -
馬一祥創作日記 對話
清晨習楷,楷書是最接近印刷體的字,似乎不能太多表現個性,楷書突出了“工”收斂了很多“意”,尤其是工楷。但是時常練習楷書,會使你將來的行書草書有骨有肉,起到正骨筋連的作用。個人體會。
2022-02-19 08:14:33 3 0 226 -
2022-02-17 16:17:13 18 0 793
-
耿濤生活日記 對話
鄭板橋傳人劉廣才先生答應傳授我板橋技法,成為板橋再傳人。
附劉廣才先生壬寅年國畫作品。2022-02-17 16:01:40 12 0 321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說三國之有孔無明是其致命之處
諸葛亮“隆中對”的“隆中”在哪兒?
諸葛亮的生命歷程與功過因果是什么?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本是瑯邪人,和他后世的書法家王羲之、顏魯公算是同鄉。他幼隨其叔父到了荊 其叔父到了荊州,安家在荊州南陽郡“鄧縣”,號曰“隆中”,自持其才自比有“管仲夷吾”之才,且又自詡為“臥龍先生”。
《三國志》記載很清楚,隆中在南陽。南陽是東漢時期“荊州刺史部”最北邊的一個郡。鄧縣則在南陽郡最南邊,在襄陽以北(看東漢地圖)。
《三國志》說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距離挺近的。但襄陽不屬南陽郡,屬南郡,南郡在南陽郡以南,襄陽在南郡最北。諸葛亮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甭≈性卩嚳h,鄧縣屬南陽。
楊牧青說:張飛大聲喝斷“當陽橋”在南陽郡南面,屬南郡地,估計當時木橋當朽了,經不起大振動。橋斷了沒關系,可是嚇壞了曹操的軍隊,此乃心力大于一切之佐證也,心屬火,火旺極則化為水勢,故河水上必有當值陽氣的木橋是也!
然,觀諸葛亮先生“隆中出山”后第一把火卻燒的是隆中北邊的“新野”,屬子丑水位,表相是水火既濟/坎離卦,戰事勝利了,其實是種了一個水火不得其位的火水未濟/離坎卦的“因”,這個“因”是個孽果業障!
故他后來征南又火燒藤甲兵十萬(火得位,七擒孟獲,平定南方大勝,也是他一生最杰出的作品?;馃啾谑侵荑さ木薰?,諸葛借勢而行罷了。)再后來,他領兵六出祁山北伐,去葫蘆峪火燒司馬懿(火更不得,就連老天爺也抱打不平的降大雨而滅火了。因為司馬氏不能死,若死了,后來的“晉”來誰續接西周早中期“晉”的余脈呵。)五丈塬上,他心火攻心,身心疲憊不堪,一病不起,終命歸西天。
返回頭來,究察諸葛亮八字是一派金水清白之局象??上?,他出山后火不離手,殺業太重,故生命未滿一輪甲子就命歸陰槽了,實則是有孔無明的一文化術士而已,不知命而妄為,不具備臣相之容量而枉然,且“隆中對”是以三分天下定其策,然出山后出爾反爾,言行不一,又要統一天下,像這樣通曉文才的道門術士之輩,必須要遇見司馬懿這樣雄才大略、智慧具足的大人物來降服他呵!
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17 15:24:00 2 0 210 -
馮增木創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魚作品《揮毫旌風起,墨海五湖春》,辛丑年冬月馮增木創作,作品尺寸四尺豎幅138X68CM。
2022-02-17 15:11:07 23 0 679 -
馮增木創作日記 對話
虎虎生威!四十多年前所臨胡爽奄先生的虎稿五幅,前三幅系今年補景並題識。第四幅有當年題款。涉足國畫不久,比胡蘆畫瓢而已!以博觀者笑矣!
2022-02-17 15:03:08 22 0 813 -
馬一祥創作日記 對話
祝賀17歲小將鄒翊鳴,為我國拿下滑雪大跳臺項目金牌?!拔液苄疫\出生在這個時代,只要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熱愛,努力就一定有回報?!背抗P:心中有光,無懼冬寒。
2022-02-16 07:49:10 6 0 309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元宵燈籠往事雜記
京城昨日雪花紛紛的灑落,讓天氣寒冷了許多,但是今日的陽光在藍天中顯得更加燦爛了許多,可是一些網文對“鐵鎖鏈”的事情一直不斷地爆料與議評,總讓人抹不去那份對社會弱者生存的陰霾 陰霾與靈魂上的拷問。
是時,當許多人在朋友圈忙著分享“情人節”如何如何的鮮花美麗時候,世俗的變遷,光陰的飛速,我忽然想起了故鄉的故人一一當時《北斗》雜志詩歌散文主編、知名作家陳先生(1950年生人)在大街口上的吆喝聲音一一買個燈籠吧!買個燈籠吧!后來,聽說他因對民俗文化的眷戀,就把這個一般文化人特有的吆喝聲音“買個燈籠吧”寫成了一篇短小說。
再向前推憶些時日,其實“畫個燈籠紙”是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也是最期盼的事兒。因為那時貧瘠的黃土地黃土塬上的小孩子們能提個燈籠從窯洞里走出,飽游正月十五的元宵夜,那可是一個比天還大的歡喜事情呵!
小孩子三個五個的列隊結伴,溝壑對岸相互吆喝,相互比燈籠,看誰的燈籠亮,燈籠大,隊伍長。有時間,游著游著,有的燈籠就因蠟燭更換不及時而被燒掉了,此時最傷心的也最能安慰幼小心靈的事,就是哇哇的哭上幾聲!因為,在哭泣聲中總能換來大人們的安慰與伙伴的同情和攜手。因為,那會兒的小孩子總認為燈籠一夜沒有滅,能長夜明亮,是最吉祥最幸福的,是能夠照亮新年的前程心燈!一一壬寅元宵前一日初晚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22-02-14 19:15:07 8 0 259 -
2022-02-14 12:16:34 6 0 240
-
2022-02-13 08:57:22 2 0 201
-
陳文斌創作日記 對話
做人事都需要有擔當精神。書法家陳文斌 辛丑年冬月 特書寫擔當二字自勉。
2022-02-08 14:40:56 4 0 233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虎虎生威,大年初八,普愿天下光明的人都能生出威儀之感!今閱友人微文談名人名家在書法中寫錯別字的問題,余說如是:
書法藝術中的錯字與別字是兩個不同的性質與概念,繁簡、篆楷“字體字形”至今三千余年,太復 太復雜了,已有近10萬漢字了,如今國家頒布的也8千多個字,估計全識全懂全會寫者也沒有幾個人呵!
至于在把漢字進行書法書寫的同時又需要進行藝術性創作時,錯字原則上是不允許的,盡力做到不錯即便是好,錯了就改,活到老學到老!
別字大多數是受異體、通假或增減點畫的字體字形影響的,但盡量做到有出處有傳承再拓新就行了,畢竟藝術的表現形式需要多樣的豐富性。但又如,幻寫成纟旁是錯字,燈寫火旁是別字。竹寫成行、地寫成墜等情形就是不通今古文字演變規律與法則的原因,更是暴露出了名人名家的文化素養淺薄與知識結構粗糙的表現,這不是簡單的用錯別字可以去開脫其原罪的呵!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08 11:06:53 5 0 262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關于《詩經》的一點雜記
引子:詩書畫意之境相,這是藝術人、文化人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在微群又與群友聊起了《詩經》的問題,故擇一、二如下與好者共享之。
楊:關于詩經的吟、誦、唱、念,我一直認 我一直認為用普通話的白話文的文字去對待是不合適的,也非常欠妥的!
我的建議主導是,《十五國風》盡量用各國域的方言音聲,比如,鄭風用河洛方言,秦、豳風用關隴方言,唐、魏風用晉南方言……可能更好些。雅,用長安語音,頌,根據不同地域的內容用寶雞、歧山、商丘、焦作、邯鄲一帶語音,可能更好些。當然,還有許多詩經出現的字,要回歸本來的詩句用字上去。
建議群友試著選個《唐風》詩句用晉南語讀一讀,找找感覺。如今有的人把詩經唱成了京劇、黃梅戲與越劇調了,似乎就南轅北轍了呵。另外,用現代普通話以現代歌曲的音調腔聲去演唱詩經也只是一種適時的傳播方法,能不能回歸詩經本來之境相還需思考。
比如,著名歌曲作家谷建芬老師多年來堅持努力的為唐詩宋詞找尋古典調作曲是有道理的,比如王菲唱的那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曲調就很有感覺的,以及《歷史的天空》、《滾滾長江東逝水》等。
友:方言也不一定是過去正宗的,許多中原語言流散至海邊成為了客家話。我在福建聽到南音樂曲,濃濃的思鄉情。南方原為蠻夷之地,大宋朝的人物精英漸漸南行,現在當地的客家人,大多是中原變遷過去的。比如斜的發音,客家人讀蝦。
楊:十五國風必然是從方言上產生的!方言三千余年以來黃河流域變化不大!斜,唐代人就發蝦/峽音。
友:大中華確實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參學游歷必不可少。
楊:兩千五百多年前,詩經產生時,江淮等地(閩浙粵等)看樣子是還沒有風雅頌的成型呵!從當前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演變與傳承看,當時江淮等地(閩浙粵等)是沒有文字的啊,歷史就是歷史的事實。大概言之,長江流域及以南是楚文化興起來的時候,關隴/中原/夏商周兩千間向外擴散的。
友:戰爭促進文明的產生。南陽漢畫提示,楚文化好像發源于南陽。
楊:不是南陽,南陽是后來周王子奔楚產生的故事。堯舜禹征南方,丹朱流放丹水區域,成為楚先的文化源頭。
友:哦,甲骨文的研究,當代我認識個姓鄭的朋友比較特長,寫的書在日本岀版。
楊:出書的不一定明白甲骨文是什么呵,我這多年寫了許多關于“甲骨文非卜辭說”的文稿,旨在明旨,地獄不空不成佛一一打破固有思維模式,激活甲骨學,建立甲骨文新認知!
友:通過楊老師的字畫作品能看的岀老師對甲骨學的熱愛,從春晚到冬奧開幕式,國家對傳統文化在大力挖掘。
楊:我建議先選《唐風》的詩句用晉南語音試一下,或許能找到感覺。另建議去些地方,到天水、慶陽、彬縣、西安、洛陽、鄭州、商丘、邯鄲、曲阜轉一圈,聽聽當地人語音,理解詩經估計就更有感覺了。
友:嗯嗯!追尋先賢的足跡也是我們學習的一部分。
楊:對!追尋先賢,活在當下,思慮未來,以天下蒼生計爾矣!
大年初七,人康物豐,利益眾生,恭祝海內外對楊牧青藝術文化事業長期傾情支持的友人們福報大增,德慧共在,普愿世界和諧美好!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07 11:36:45 7 0 309 -
2022-02-06 21:57:00 5 0 278
-
盧鳳喜創作日記 對話
今日大年初六,祝福親們六六大順![玫瑰][玫瑰][玫瑰][合十][合十][合十]
《傲骨》天生傲骨。玉骨那愁瘴霧,冰枝自有仙風。(蘇軾詩句)
不經寒徹骨,豈能香襲人。橫幅(98×180)2022-02-06 08:43:26 8 0 288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從美國人一本小說談元宇宙的問題癥結
大國博弈,大國戰略,大國智庫。美國人1992寫的《雪崩》這本小說究竟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究竟要表達什么?又究竟向這個物欲橫流的人類世界在訴求什么嗎?
然而, >然而,在資本主義陰謀與假民主思想的育嬰思維和奶嘴文化等顏色激素催眠下,讓絕大部分人在庸散中死去,讓一大部分人在紙醉金迷中墮落,讓更多的一大部分人在虛擬經濟、概念經濟等金融新花樣玩法不著實際的生活生存環境中放棄干實體、興實業的偉大夢想!
小說中翻譯本來是“超元域”,是表達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鏈接方式,不過就是對現行互聯網世界下虛擬數字地球的一個想像,如同幾十年前美國人拍的太空大戰式的科幻片。但是“超元域”引入到了擁有唐詩宋詞文化底蘊和背景的東方神州就被意譯成了“元宇宙”,在一些所謂的高級專家與門客鼓吹與大肆渲染下(也將此新名稱販賣出口給金融資本家去利用),把二十多年前小說中描寫的詞匯竟然炒作成了“元宇宙元年”等論調,全民式的在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化等科技思想催導下陷入了“元宇宙”的大套路,讓大洋彼岸的某些金融財團品著咖啡偷著樂一一并神秘兮兮說,在他們的努力下用“元宇宙”的文化概念加入科技元素手段去割人類的韮菜比戰爭、病毒還來得快!
宇宙,就是宇宙,無過去,也無現在與未來,就是人類在假定的時空觀念下對自然世界的一個認識與稱謂而已。當今借“元宇宙”進行概念下資本炒作,金融鏈動,這等于是幫助某些個別的財團在斂財數錢,需要提高警惕!
從互聯網、物聯網到區塊鏈,再到什么鬼扯淡的元宇宙,不知接下來又有什么時髦的新概念要誕生?正常的科技進步與發現發明,我們必須要積極接受,但是我們只知道全世界76億之多人口每天要吃飯,要活命,要有實體實業性質與特質的良好有序生活和發展來支撐,來維系。
產業報國,實業富民,文化教育思想更重重,這是硬需要,也是硬道理,其它什么都是浮云!人類家園失去了實體實業,大批量失業者就會產生,隨之就會產生許多無業游民,居無生計可求的無業游民就會成為各個國家與地區的沉重負擔,依靠“共同救濟”餓不死畢竟不是最好的最終辦法??!
或許這個問題,當年老馬先生看透了中世紀以來歐非諸國資本階級的剝削本質與金融工業的瘋狂,明白了資本者金融者假仁假義、假慈假善的“共同救濟(共濟會)”是不可行的,也是更加陰險的,資本與金融是玩陰謀的,是無產者死敵,是被剝削者的吸血鬼,所以才有了人類必須要共同勞動,共同生產,共同富裕,不能等著血腥的資本主義者來假救假濟的言辭。牛奶倒掉可以讓人喝不上,房子空置可以讓人住不上,貪婪無度揮霍可以讓人繼續有差距……這些惡劣問題都是資本金融在作鬼!
從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和生態來論,經濟發展必須是第一要務,沒有經濟支撐是萬萬不行的,但是違背人類福祉的經濟發展則是罪惡重重的,是罪大惡極的。果真有末日審判的那一刻,相信被推上審判囚席上的必然是這些作俑、制造、煽動脫離實體實業經濟的大忽悠者!
延伸閱讀:
布出一盤大棋:若將"元宇宙"應用的好,就是一盤精彩的大棋,關鍵執子與圍觀者是那些人?!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06 07:39:20 7 0 288 -
楊牧青創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大年初四迎灶神——從灶字看華夏族中國人的文化傳承
2022年2月4日農歷大年初四迎灶神日又逢寅時中刻立春節令,非常的好!
立春之后,陰氣開始衰弱,陽氣開始回升,氣溫慢慢升高。大宇宙,陽氣回 ,陽氣回升;小宇宙一一人體,更需要陽氣回升,這個陽氣就是立德行善,讓正氣充盈,遠離唯利是圖、常懷算計、無遠見無格局的一些人和事,多感念以往有恩有義的人和事?!抖Y記·大學》說:“德潤身?!彼躁P鍵在于是怎么去潤的問題。當官的把官當好,多為民辦事;經商的把商經好,多為社會著想;為文的把文為好,多為家國教化。
灶,對于一個具有文明特質的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之重要,不分東西方的。
灶的興旺發達是可以改變影響一個族群的命運。灶堂生火,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壓力及時間的不夠用,大部分人或人家就不生灶做飯了,讓點外賣、吃零食、訂餐宴沖擊沖淡了灶的煙火味。因為自我標榜時尚的人家都沒灶了,灶王爺當然也就沒有棲居處,因此他也上天言不了好事,下地也就降不了吉祥。
家無灶而不成為家。家中因有灶才能體現出一個家的煙火氣。一個家的灶火很旺,則其生機氣也很旺。家安人始穩,人穩國始盛,故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中把門、主、灶稱為“陽宅三要”一一居住人的家的三個主要因素。如果冰鍋冷灶的,那么這個家的存在意義就顯得多少有些凄楚悲涼之感!比如宋代大文學蘇東坡在《寒食帖》中寫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本盃罹筒皇嵌嗪玫?。灶也破了,濕的葦也燃不起火,煙熏火燎的,一個人坐在灶堂前呆呆發悶必然會引起思緒萬千的……這種景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什么是凄楚悲涼!
大年初四迎灶神是說這一天灶王爺親自要盤問家里人的事情,所以這一天,一家人要恭敬的等候灶神的盤問。其實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時灶神已經降臨,并且大年三十夜與家人們一起守夜呵。
又說,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如《問禮俗》中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闭鲁跛?,在老皇歷中占羊,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從文字演變情況來看,宋代時已經出現了簡體“灶”字的形體。當然這個火+土構造的形體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這也從側面可以佐證“灶”與“神”的這種民俗文化關系在宋代已經很成熟了。就“灶”字來看,這是通曉天文地理、精通造字原理、分管宗廟祭祀的宋代官吏給定形的。這個字形也是比較準確地還原了、保留了上古中國先民們“火燒土烤”的“灶”的本義。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論,至少在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文化”時期“灶”已經很成熟了,人們已經掌握了以火燒煮炊事了,這時期及后來的大量陶器“鬲”等就能證明,這是神州大地上“華夏族人”一一古中國人本有的文化與文明及其創造的見證!
可惜,自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以來,在西化思想不斷熏染與入侵下,中國一大批公知在某種意識捉弄下就是不承認這是中國人本有的文明,偏偏要跟著所謂的國際學術界制定的“文明標準”瞎跑亂搞。當然在一切都要革變與發展的這個“時代過程”上一定會成為下一個百年后中華文化歷史上一大奇葩的現象!
人類社會是發展的,歷史是前進的,中華優秀的文化是需要在勇氣十足的自信心中傳承的,否則就會遭遇后人象今人說古人是蠻荒的、原始的那樣來評議今人一樣的愚蠢與可笑!貶低自己先祖的文化與文明,這等于是自掘墳墓給自己!一一2019年2月8日晨楊牧青記于京華,2022年2月3日夜修改稿。
以下圖文剪自國學大師網供參閱:
注意:該字書中將“黽”字理解為像蛤蟆形象是欠妥的。天蟾即天黽/黽,黽池/天池/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區域,這里是揭開中國現代考古學史上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所在處(1921年10月第一次發掘),也是距今8千年至5千年期間北斗七星下照地中之形勝處。華夏先人以此“黽”物表意吉祥,祈有所安,故至今還有蟾蜍代表金錢的傳統風俗,如劉海戲金蟾等。
大年初四,迎來灶神,恭祝海內外對楊牧青藝術文化事業長期傾情支持的友人們福報大增,德慧共在,普愿世界和諧美好!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04 08:45:46 5 0 282 -
馬一祥創作日記 對話
有時你想寫一篇作品,如果寫幾十遍都不滿意,那就別較勁了。胳膊都木了,興致也沒了,怎么會寫出有味道的作品呢!一大堆紙仔細一看第一張最好??纯匆郧霸诰毩暭埳蠈懙淖?,感覺舒服多了,哈!
2022-02-03 18:22:31 4 0 263